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简介

至诚于中 化育人文

——前进中的文学院

一、历史沿革

中国语言文学系(文学院的前身)是我校最早设立的系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1958年襄阳师范开办的大专中文班,至今已有50年的历史,为襄樊地区乃至湖北省的基础教育、党政机关、文化新闻部门、企事业单位等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2009年1月,襄樊学院启动新一轮改革,实行大学科制,成立文学院

目前,我院办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广播电视新闻学3个本科专业,设有3个实验室;拥有省级重点立项建设学科1个、校级以上精品课、优质课程10余门,其中《外国文学》为省级精品课,《中国现当代文学》为省级优质课;现有专任教师57名,其中主讲教师55名;在校本科生目前共计800余人。

二、办学指导思想

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思路,深入贯彻“教学立院、质量兴院、特色强院”的教育理念,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和开放办学之路,弘扬艰苦创业、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优良传统,通过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通过教师教学水平和管理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实践训练、第二课堂和科研促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教学的协调发展。

三、师资队伍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57人:教授6人,副教授19人,其中主讲教师55人,博士(含在读)10人,硕士30人,聘任“隆中学者”1名,客座教授5名,获批校级教学团队7个。目前,老中青年龄比例为14%、47%、39%,高中初职称比例为33%、49%、18%,获硕士以上学位者占全系教师的68%,青年教师中获硕士以上学位者占82%。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发展趋势良好。

四、专业建设

我院现办有三个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我校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拥有“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省级重点立项建设学科。校级以上精品课、优质课、重点立项建设课程10门,专业基础扎实,突出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2001年增设的应用型专业,内设2个专业方向,拥有校级以上精品课、优质课、重点立项建设课程2门。对外汉语专业是2007年增设的专业,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深厚的人文底蕴,注重实践运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五、科学研究

我院一贯倡导“科研促教学”的科研理念,大力提倡科研进课堂和进学生毕业论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了比较文学和襄樊地域文学研究两个科研创新团队。近两年,文学院的科研工作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唐明生博士承担的课题《中国古代戏曲批评文体研究》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资助,实现了我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院长李定清博士申报的课题“元典的文学维度——经典作家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获得教育部立项,实现了我校部级项目零的突破;高新伟老师申报的课题“《襄樊文学史》研究”获得省社科基金资助,在文学院实现了省社科基金项目的突破;与《外国文学研究》联合承担的“绿色易卜生”研究项目已经与挪威王国驻中国大使馆签订了正式合同等。近两年我院通过了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教研项目立项4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校级教研项目立项35项,出版专译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许多成果转化为课程或重要的教学内容。

我院的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开展,近两年,应邀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的著名学者有20余人,他们有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博士生导师陆贵山教授、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李春青教授、清华大学刘石教授、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忠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谭帆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杨琳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马龙潜教授,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兆鹏教授、熊礼汇教授、尚永亮教授、赵世举教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家王宗仁先生、著名汉学家、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中国文学教授萩原正树先生、芳村弘道先生等。我院还成功举办了由王辉斌教授主编学术专著《孟浩然大辞典》学术研讨会;主办了襄樊籍知名乡土作家王建琳长篇小说《迷离的滚水河》学术研讨会。我院有16名教师参加了“唐宋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文学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世界汉语大会”、“语言理论与教学”等国际学术会议。超过40人次参加了全国性的学术会议。